第395章 顶级产品的运作_工科生的华娱
深夜书屋 > 工科生的华娱 > 第395章 顶级产品的运作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95章 顶级产品的运作

  第395章顶级产品的运作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王旭就在楼下的早点铺子见到了特意赶来的老白和龚凯以及另一个搞扇流体力学的博士。

  三人是连夜组织起来的,然后连夜和王旭的秘书处联系好今早的见面。现在都知道王旭的时间不好约,能约到几点都得庆幸,早上吃早点的时间已经算宽裕的了。

  王旭也没想这么忙,但拍起电影来,真的时间不由得自己。更何况,他还关注着那么多的项目。

  这个项目就是找个团队,撒一笔钱的事情,这年月的科学家日子都不是很好过,你别看这些搞飞机的,还是这两年才吃得起肉,更别说什么科研项目的砸钱了。

  未来的运作方法还是一样,扔到专利池,顶级品牌玉卓师兄去做,联名款和王潮一起做,一两年后,把高端牌子打好了,再做下沉市场,那会儿就可以直接授权后交出去给其他厂商去做了。

  后世老说航空领域心脏病的问题,其实就是穷闹得,虽然也不是没有管理问题,但其他问题在穷面前,都得靠边站。

  听说是上面听了王旭的牢骚之后,最近好像在筹划组建航发集团了,相信这些学者未来会好过些。

  这都是必要之举,过去华夏都是先做飞机设计,再做航发设计,飞机下马,航发也废了,这个逻辑反了,必须彻底改变。

  所以王旭在和姜主任吐槽的时候,就说了这方面的事情,听说上面挺重视,王旭很少从姜主任那里得到上级的反馈,这一次居然能听到消息,可以说是一个惊喜。

  航发这东西吧,其实核心难点就一个,那就是叶片,叶片搞好了,后面都顺,不然啥都是磕磕巴巴的。

  但就这个叶片,硬生生的就卡住了华夏好几十年,从材料,到形状,到内部结构,到表面涂层,到加工制造,到组装,到拆卸维修,那就几乎没有不是难点的地方。

  眼前这几个人,就是搞叶片的,听他们介绍说,进度已经暂停了,原因,又没钱了呗。国家现在要求军方要忍耐,所以军方不可能拿出钱来搞新品了,连锁反映到大学里,自然就是各种研究都暂停了呗。

  王旭塞给他们一个支线任务,其实就是帮这个团队赚些钱,把队伍维持下去,甚至可能还可以继续搞搞实验。

  据王旭所知,后世就是帝都航院的这个团队,接连解决了材料、涂料,内部空气通道以及精密铸造等难题,成功制造了高温叶片,为后来的几大航发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几人交流的很顺畅,王旭大概一说,他们就明白了,要求也简单,轻便,风量大,噪音低,空气可以加热。

  这其中的工作主要是流体力学腔体的设计,东西吧,不仅仅要算,更要实验,就是弄出一些成品来,用烟雾实验吹一吹看,看看气流到底怎么流的,然后震动情况,噪音情况啥的。

  反正基本上最佳构型都是试验出来的,这东西后世满街都是,卖到百十块一部。但其实内部构型都是从人家原始设计上抄来的,反正就是抄的越像,效果越好,差点的,那噪音震动就会大一些。

  而现在王旭就得找人自己实验了,这就是他找航院团队的原因,他们无论从设备到经验都是一流的,搞个吹风机,以后还有电扇,那真的就是小菜一碟。

  高速电机好像水木电机系那边已经搞出来了,据说已经有一万转的微型电机了,就是成本高的吓人,不知道该用在哪里。

  贵无所谓啊,奢侈品嘛,咱堆料就是,500刀不够,2000刀怎么样,真正有钱人不会在乎那点差价,关键是让人觉得这东西牛逼。

  王旭一套音响组合现在都叫到五万美元了,也没听谁说喊贵了,倒是抱怨买不着的挺多,谁让王旭这里都是手工的,一个月产不了多少套。

  这些东西就不是给普通老百姓玩的,要么怎么说不坑穷人呢。

  玉卓师兄也在,你别看半夜秘书才安排的工作,但是大早上的玉卓师兄就收到了。秘书们对这些老总们的生活习惯就了解的很,比如王晶花,就绝对不会为她安排太早的会面,她起不来。

  她老公倒是可以,人家每天早上还要练功的。

  玉卓师兄现在和王旭生活规律差不多,每天都早起练武,就是大东也会的那套拳,别的不说,至少对他的心脏有好处。

  早睡早起,这是个好习惯,王旭也不吝推广,至少在九十年代,这个习惯还是挺普遍的现象,就算是爱睡懒觉的王晶花,唐芸什么的,也最多就是七点多就起了。

  按照后世算,那都是早起的典范了。

  事情商量的很顺利,后续就是玉卓师兄接手了,王旭手绘了一张成品的造型图,就是像个锤子,锤头中间有个贯穿的洞的那个。

  样子和现在的吹风机完全不同,看起来就像个未来科学产物,都带点科幻风了。

  其实,啥叫科幻风格一直都有争议,但普遍的大众认识,其实和极简风是颇为接近的,再加上一些特殊的蓝光之类的东西。

  这也是蓝光二极管的工作之一,王旭在自己的音响上就使用了这个风格,就是那条蓝色的线,为此,王旭甚至还申请了商标和专利。

  蓝线就是海外对王朝系列音箱的称呼,他们喜欢给好多产品起外号,嗯,其实华夏人也是一样,比如,八十年代流行的那种单喇叭录音机在大众口中一直叫板砖。

  王旭现在出口利润最大的应该还是他的录音棚,玉卓师兄把这套东西卖到了全球,一套200万美元起,地方大点儿,再把各种软硬家配齐了的话,上千万也不是难事。

  丑国和小日子都有一套最顶级的,那价格,那规制,连王旭自己这里都没有,那是一种可以录制交响乐队的大型录音棚,光麦克风就有几百个。

  各种混音分频设备更是数不胜数,后端连接用来处理音频的设备的都不是工作站了,而是一整组的服务器机柜,这玩意的价格高完全是正常的。

  这么说吧,他的控制室,面积都比王旭最开始那个录音棚大。

  王旭给央音建的那套也可以录交响乐,但还真的没这么奢侈,做了很多的取舍和妥协,比起小日子的财大气粗,王旭也不得不退避三舍。

  而家用的设备也有特别夸张的,比如为沙漠里的一个头巾哥定做的一套价值200万美元的音响设备,里面光是王旭搞的最顶级手工音箱就有八套,才形成了能够覆盖他家那个大厅的完美听音体验。

  世界上有钱的人多的是,王旭以前听都没听说过的人,想都没想过的地方,时不时的就会冒出一个这样的豪客。

  玉卓师兄都是靠展会来进行这样的销售活动的,根本没有什么代理,一年多来,不断地参加各种顶级展览,这些产品大多是通过一些咨询公司,银行,会计师事务所,甚至律师事务所卖出去的。

  这些套路就连号称华夏最早一批职业经理人的玉卓师兄都没听说过,都还是生意来了,才知道原来那帮子富豪根本就不会自己去买东西。

  他们的东西都是这些代理人送上门的。

  唐芸现在也已经接触到这样的顶级客户了,同样是来自于各种时装展,不过王旭太忙,他现在一套定制晚礼裙的价格已经开到50万美元,嗯,有价无市,还没卖出去,定这个价格纯粹就是放个价格阻拦客户的。

  以前在他这里定制过衣服的人,无不对他的定制款真爱有加,那都是舍不得穿,直接挂起来展览的存在。

  这才多久啊,这都翻了不知道多少倍了,而且吧,非常稀有,稀有到全世界都没多少套。

  现在,挂在铺子里的私人定制,都是唐芸找到的留学回来的几个设计师的作品,可以打王潮的标,但不能说是王旭设计的。

  今年,米兰时装周和巴黎时装周,王潮都收到了邀请,曲颖的模特队以及新思路模特队都拿到了合同,王旭搞的几套概念服装,也都会在这一盛会露面。

  而王旭,依旧是保持神秘,根本不会露面。在上层圈层之中,大家也都知道了王旭这个神秘的艺术家,音乐美术,服装,设计,出类拔萃,但却只见作品不见人的神秘人物。

  目前,他的一系列素描,和几幅油画画作,正在欧洲多国进行展出,引起了小小的轰动。甚至还收到了威尼斯双年展的邀请,这是自八十年代以来,该展览首次邀请华夏画家。

  王旭对这些并不是很了解,他懒得在这种所谓的艺术圈子混,他喜欢艺术,并不代表他喜欢艺术圈子,那里面的人渣真心太多了。

  所以他一向对那些圈子是敬而远之,眼不见为净。相比之下,科学的圈子即便有些龌龊,却大都显得幼稚,有时候甚至有些可笑。

  他并不是什么洁癖患者,但也还是能做到管好自己。他一直封印着自己,因为他觉得世界挺美好的,经过那么多奇葩世界,让他对现在的生活特别珍惜。

  不过他这个特例独行的性格,却意外的并没有让他的作品沉沦下去,相反,可能有着天时地利的关系,这个年代的华夏作品本身就特别容易受到关注,而他又是一个跨界跨得非常夸张的典型。

  他的事迹早就随着丑国的新闻媒体逐渐开始欧洲发酵,然后就发现这个人越来越多的作品,比如他的音箱都和功放都做的宛如艺术品。

  让人们对他这个独立的制作人品牌越发的好奇,然后继续深扒,才知道原来他还是画家,是摄影师,是歌手,是乐手,是制作人,是作家,是演员,是编剧,是导演,是发明家,是科学家。好吧,地球已经容不下他了,宇宙才是他的极限。

  乱七八糟的身份,迷人的外表,雌雄莫辨的样貌,消瘦的身材,白皙的皮肤,完全不同于欧洲现在的主流审美,倒有些回归蓝血贵族时代的经典形象。

  别问他们是怎么知道王旭的长相的,小日子的人比王旭会凑热闹多了,他们把写真集卖到欧洲了,还专门出了不同文字的版本。

  当然,还得再给王旭一笔钱,还是一大笔,一个国家就是上百万美元。你就说吧,王旭觉得自己卖照片比卖产品挣得都多。

  这靠脸吃饭的人,生活真心就是毫无压力可言啊。

  自从王旭开始鼓捣电影以来,各种的信息在整个西方开始逐渐交汇,然后勾勒出了一个完全不像现实的神秘人物。

  这个人越神秘,就让人越好奇,当这个人的真容曝光时,更多的惊叹加入其中。欧洲人就和一个月前的丑国人一样,陷入了一种诡异的探究心理之中,倒有些好像是侦探游戏。

  嗯,好吧,其实王旭靠的真的不完全是长相,或许在小日子的时候是,但现在真不是。

  其实GIT现在在欧洲的影响力一点都不小,甚至很多大学已经把COS也作为正式的课程在大学里讲授了。他们对于新事物的追捧在九十年代的时候还是很明确的,好像是到了新世纪之后才慢慢缓慢下来。

  但这边的大学可是一直都紧追世界的最新动态的,GIT在欧洲都建了好几个镜像站了,怎么可能一点水花都没有。

  甚至就连《矩阵》项目都有不少欧洲语言的版本出现了,一些欧洲的出版商还和GIT联系进行出版来着。

  这些东西都由会计师事务所负责,普华永道现在是GIT的主要合作伙伴,这样的授权之类的东西,都是他们代理去弄的。

  GIT本身是个非盈利组织,也没什么正式的员工,要想做一些商务上的事情,唯一的方法就是委托给各种代理机构。

  所以,各种谈判都进行的特别顺利,代理人嘛,他们不会纠结于价格,大概都是给些钱就同意了。

  这里就必须提到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事情,著作权和专利是完全不同的,理论上,只要伱自己写的文字成型了,你就天然的拥有著作权。

  所谓的登记注册权,只是一个公证的过程,和你著作权的生效毫无关系,你没登记也是有效的。

  而专利则是,如果没批准,那么就不会被保护,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权益。

  而开源社区的开源属性,会把代码开源出来,这是著作权的范畴,其实并不包含其中蕴含的专利,也就是说,你使用开源代码,其实是有可能触犯专利的。

  但一般的开源协议,并不会硬性的规定专利的范畴,很多人也都不会注意。

  如果是软件社区,因为软件代码和算法本身是不能申请专利的,因此软件社区基本上不涉及专利,所以,大概率不会有这方面的问题。

  而如果是硬件社区,开源的东西就必须看仔细了,看看人家有没有把专利也授权,如果没有,用的时候就要格外谨慎。

  而矩阵社区,说到底,其实是背景设定的开源,而那些小说、剧本本身,也只是在发布的时候授权给了GIT和各大论坛可以随意使用而已。

  也就是说,严格说来,这里面对于著作权本身的归属是模糊的,如果要折腾,还真的就有可能要打官司。

  而且,标准的协议中规定的是对于这些内容的使用,包括商用,是免费的,但出版算不算使用就要另说了,出版小说内容和你使用其中的内容完全是两个概念好吧。

  这当然也是王旭当时就没想明白,觉得好玩就开源了,并没有深究这其中的法律问题,现在只能是拜托律所重新拟定这一类的内容的许可协议了。

  可能会需要重新界定许可的模式,范围,规则等等,亡羊补牢,为时未晚。虽然还需要些时间,但新Gitee上,开源项目还不多,一切都还来得及。

  不过,为了保险起见,这会儿的出版社还都会去找GIT交些钱,然后把这些文字出版,而根据最初的协议,这些钱会有一部分给与那个直接贡献者。

  然后,就真的有这么一批作者,居然写着写着就挣钱了。

  虽然不多,没法和完整版权的畅销书相比,但是好像貌似居然有着成为职业的可能了。

  这个世界的就是这么变化与发展的,完全脱离了王旭的掌控,谁会知道王旭心血来潮的一个开源举动,会造成这么多的社会上的变化。

  ——

  (还有)

  请收藏本站:https://www.shenyesw.com。深夜书屋手机版:https://m.shenyesw.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