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 电影后期与医学进度_工科生的华娱
深夜书屋 > 工科生的华娱 > 第400章 电影后期与医学进度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400章 电影后期与医学进度

  第400章电影后期与医学进度

  热度来得比想象的快得多,让新线的宣发人员真的是又惊喜又担忧,惊喜于经费还没怎么花,效果就已经达到了。

  担忧的是,万一这片子进度跟不上,跳票了,那得弄出多大风波,万一这片子拍出来实际效果不理想,又会受到怎样的骂名。

  而王旭这边却毫无所动,依旧按部就班地进行着自己的后勤工作,晚上唱几首歌,然后回家写汇报材料,和演讲用的幻灯片。

  《黑客帝国》这个片子可以说是互联网各种第一的综合体,第一个网上开源的背景世界,第一部网上连载的科幻小说,第一部在线吸收反馈意见进行修改的剧本,第一部网上直播拍摄进度的电影。

  而现在什么时代,网络时代开启的初期啊,别的不说,就这么多的第一,就足够新闻热抄了。

  这种全新的事物,全新的体系,不上热搜都是新鲜事。哦,对了这会儿还没热搜这东西。

  王旭曾经合计过用现在的设备和软件实现一个微博类似的产品会怎么样,最后的结论是,会死。

  是不是觉得很惊讶,我们都能三维做电影了,难道就不能做个微博吗?答案是,可以做得出来,但需要的软硬件设备的投入会把公司在一开始就拖死。

  别的不说,就简单说说点赞这件事情,看起来就是微博上不起眼的小功能,一个大拇指的图标加一个数字,就没了。

  但就这么一个小小的功能,如果是几个人用,那么可能随便一个程序员,一个小时就给你搞出来了。

  但如果想要实现百万用户级的这个功能,那就是一个浩大的工程了。打个比方,桌上有四个苹果,你告诉我喜欢哪几个,然后,下一次,我还可以给你找出来。

  但是如果是100万人,桌上有1亿个苹果呢,我就根本没法给伱找出那个苹果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系统首先就得记录一亿条数据来记住这些苹果,并且给每个苹果都编一个号。

  然后,系统还需要记住你喜欢了哪个编号,有100万人,都需要记住他喜欢那1亿个苹果中的几个,假设每个人也就喜欢100个苹果,那么我就需要100万人*100=1亿条数据来记录。

  你看,这还没进行检索呢,就已经有2亿条数据了,光是存储,就已经要了这年代的机器的老命了。

  即便是2020年,这个问题都可以作为公司的面试考题了,你需要如何去解决这2亿条数据的存储和检索。

  这就是为什么直到2006年,微博才第一次在丑国面世,还对每一条信息的长度做了限制,不允许发送太长的信息,长度被限制在140个字符,汉字才70个。

  微博的核心其实就是庞大的用户,而现在,即便是丑国,全部互联网用户也就是1000万出头,占美国民众的不到3%,而全球的互联网用户数量更是只有2000多万,比例更是微不足道。

  但即便是这样的用户规模,假设只有10%的人使用微博,那数据量也将是灾难级的,至少对这个时代的硬件是这样的。

  所以,这会儿的互联网大多是文字类的,功能也非常单一,以展示为主,GIT因为提供了一定的交互能力,就差点被别人当成了免费的活动中心,不得不加入各种各样的限制,避免影响主要功能。

  甚至对教育网之外的用户,那更是限制多多,就是怕过多的用户涌入,最终导致整个系统的崩溃。

  即便如此,GIT现在每一个镜像站,都需要一个专门的机房来存储庞大的服务器集群了。

  浪潮、同方和方正可都没少靠这个挣钱,他们的服务器因为适配GIT上的各种网络服务,现在卖的很不错,出口丑国的都有不少。

  所以,哪个年代能出什么应用,其实是和科技的发展本身高度匹配的。现在是互联网初期,那就只能玩一些简单的东西。

  文字是最主要的媒介,图片就已经是最大的信息载体了,还得限制大小尺寸分辨率才行,否则,分分钟把你的系统弄爆。

  像王旭正在搞的电影什么的,根本就不可能搬到网上去,主站带宽都不够他传输的。

  电影进度不错,计划中八月底就能够完成,目前看来,问题不大。特效进展现在是在加速进行的,这就很理想,开始有些磕绊,但在各方面的协调努力之下也都顺利淌了过去。

  这种纯技术的工作,开始遇到的问题一解决,熟练度更是随着反复的使用而增加,后续的速度只会越来越快,直到达到一个峰值,并稳定在那里。

  剪辑工作是和特效工作差不多同步进行的,粗剪的时候,很多内容都还是绿幕呢,后期有了做好的特效,再替换过来,这就是数字剪辑的好处,修改就会方便得多。

  王旭为了这部片子投资的硬件可是实打实的,光是容量高达几十T的磁盘阵列就价值不菲,这还是用了GIT上的软件而且使用普通硬盘,才折腾出来的纯国产产品的价格,如果是进口的,光这套磁盘阵列就会把王旭的经费花光。

  这当然也是因为电影行业本身就和银行那种级别的单位对于稳定性要求的不同,才有了直接使用低配版的可能。

  毕竟从头到尾,也就是半年的时间,即便是民用版的硬盘,在高强度使用几个月的情况下,一般也不会出什么问题。

  而不是像银行那样动辄需要信息保证多少年的安全之类的,王旭只能摇头,后世互联网厂商很少再去使用高可靠性产品。

  因为哪怕是可靠性99.999999%的这种六个九(也有叫八个九)的产品,在动辄千万台起步的巨型集群下,也意味着每天都会有几十块坏硬盘出现,需要去更换。

  要知道,任何产品,为了最后那个9的可靠性增加,往往意味着成百上千倍的价格提升,那么用维护策略去解决问题,用低价产品的替代方案,当然就是一件合理且便宜的选择了。

  至少到目前为止,王旭对于现在产品的情况还是很满意的,还没出过任何问题。

  而且,长城的维护人员一直保持着跟踪,这也是他们第一次卖这种集成产品。

  他们最近换了个领导,明显加大了研发投入,而新型的磁盘阵列产品就是他们的一个尝试。

  如果能够成功,他们就会成为浪潮、同方和方正的供货商,为他们的并行机,工作站和服务器提供廉价存储产品。

  而且他们的生产的PC机,也会使用类似的技术,来保证更大的容量,提供更高端的产品选择。

  王旭把计划定在八月底,原因也很简单,因为王旭九月份就要开学了,第一年他基本上刚上班,没啥事,可以拍电影瞎折腾,但今年九月份开始他的研究生就要来报到了,他得去学校忙活一阵子。

  他可是博士生导师了,今年特批的,副教授带博士倒也不算什么僭越的事情,这是有先例的,王旭自然也可以,至于正教授,估计明年就是板上钉钉了,一年一级,妥妥的,可以说快到没朋友。

  第一届他会招五个学生,人工智能方向两个,凝聚态物理两个,临床中医心理学一个。

  别忘了,他在医学院那边还有个博士学位,那边也给他弄了个客座教授的名头呢,当时要不是这个证书,惠特尼也不会老老实实让他给看病。

  这可不是什么假货,他是可以正经在那边坐诊的大夫,三医院的中医科,六医院的抑郁症专科都有他的名字,只不过王旭没什么时间,很少过去就是了。

  你要说哪个学校对周边的事情最了解,其实非医学院莫属,因为这会儿帝都很多医院都还不行,周边高校的教师定点医院都在帝都医学院的三医院里。

  这会儿你在附近随便问个老师,看病去哪里,答案肯定就是三院,这个三院就是指的帝都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简称三院。

  所以,来这里看病的老师那可真就多了去了,住院的都有不少,所以,高校圈子里的那些大事,谁都有可能瞒过,就是不可能瞒过医学院。

  如果,要是王旭一直就只是在理工科领域煽风点火也就算了,但这个家伙居然自己找上门来求合作,项目居然是一个全新的课题,《音乐辅助中医疗法治疗抑郁症》。

  在这个年代,抑郁症领域几乎是国内的盲区,九十年代,好多身体上的病都还没搞明白怎么治呢,哪有人关心精神类的疾病。

  除非真的精神分裂,暴躁,认知障碍或者干脆疯了的那种,大家会知道这是精神病。

  而抑郁症在大众的观念里甚至都没有被认为是一种病,大多数人都会认为这就是心情不好,心情低落之类的简单情况。

  过几天就好了,吃顿好的就好了,出去玩玩就好了之类的话是对这样的疾病的常见答复。

  抑郁症其实是一个挺古老的名词,据说苏格拉底就作过各种论述,苏格拉底不知真伪,但至少文艺复兴时期也就有了抑郁症这个词汇,在各种艺术家之间流行,还曾经成为过一种挺时髦、挺浪漫的病。

  国内中医其实更早就有了很深刻的理解,理论中有所谓郁证的说法。

  是指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致,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胸胁胀痛,或易怒易哭,或咽中如有异物梗塞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

  你看,是不是比浪漫的病,描述更加准确,治疗也更有效果。

  而抑郁症的真正成为一种被广泛认知的疾病,是直到瑞典教授卡尔松获得2000年诺贝尔医学奖之后,被新闻大量报道,人们才开始逐渐了解“多巴胺”分泌问题,可能导致的抑郁症。

  卡尔松研究的就是“多巴胺”,一种神经信号传递物质,现在大家会认为“多巴胺”的分泌异常,可能会导致人们情绪的各种变化。

  而且,在科学实验中也证实了这一点,但不可否认的是,调整多巴胺只能对一部分的抑郁症患者有效,依旧有不少人,服药几乎毫无效果。

  所以,关于抑郁症的发病机理和治疗方式,即便是王旭经历过的时间段,依旧是在研究和探索之中。

  而在我国医学界的临床诊断中,特别是八九十年代,绝大部分王旭认为是抑郁症的患者,都会被认为是另一种叫做“神经衰弱”的疾病。

  直到二十一世纪,抑郁症这个名词才逐渐被国内的主流医疗机构认可,和神经衰弱也做了病症上的划分。

  基本上稍微用用脑,或者轻微体力劳动,就感觉头昏头沉,非常疲劳,但持续时间较短,休息后能够恢复的一般认为是精神衰弱。

  而相对长期,超过两周的长时间身体低落,消极,无乐趣,自杀倾向等等,休息无法缓解的会被看作是抑郁症。

  其实,到了后世,主流的医院都很少使用“神经衰弱”这一诊断名词了。在国外,有些医院甚至不再对二者进行区分,而是统一认知为抑郁症的不同阶段,只是严重程度不一样而已。

  而王旭则是提前把这方面的各种看法与认知带到了国内的医疗体制中,甚至还充分利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成功治疗缓解了一些患者。

  这让医学院看到了巨大的前景,甚至根据王旭的配方,开始研究专门的抑郁症针对性中成药,目前已经有了一些进展。

  特别是音乐疗法的引入,让大家打开了一扇全新的精神类疾病的治疗思路,甚至有可能扩展到其他更复杂的精神病领域。

  这可就不是一个简单的成就了,如果拓展下去,真就可能是又一个诺奖级的成果。

  要知道,很多精神类疾病是无法进行有效沟通的,当人类失去语言这一沟通的必要手段之后,你该如何去了解一个精神病的精神世界,应该如何去干预?

  音乐,真的可能是一个桥梁,让人们可以与无法触碰的精神领域进行一种更直接的沟通。

  现在帝都医学院在这方面的研究已经不仅仅集中在王旭的课题,那是一个临床课题,因为不涉及新的药物,中医加听音乐,在华夏那就是可以直接进入临床的。

  动物实验?别逗了,你确定动物听的音乐和人能有同样的反应?老鼠还是猴子?

  至于中医,那本来就是可以直接开方子的,除非是研制成中成药,严格说起来,是需要进行动物实验,也是一样需要好几轮,但这丝毫都不影响开方子治疗的方式。

  唯一的问题是,音乐从哪里来,怎么写的,怎么唱的,原理是什么。

  这东西,至少现在,王旭都还没找到答案,当然,他也做了很多的尝试。

  抑郁症的音乐王旭已经提供了好几首了,除了《海底》之外,

  王旭还指导王霏唱了一版非常特殊的《天国的女儿》,那是一种更加缥缈,音域更高的版本,几乎达到了现在王霏能够达到的极限。

  这也是王旭的一种尝试,也就是不自己来,让普通人进行演唱,

  由于其中引入了王旭在其他世界学会的一些催眠的技巧,所以在曲谱上特别复杂,这是配器,人声,节奏的全方位配合。

  即便是王霏,这个时候,就不能随着歌手随意地发挥了,王霏在王旭的指导下,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真的成功录了出来。

  这一版本,王旭寄给了张国榕和陈柏强,同样也用在了惠特尼的治疗过程之中,实验结果是喜人的,这个歌曲同样有效。

  这似乎意味着,那些玄学的内容,可能在这个世界有着另外的可能也说不定,也对,宗教,在这个世界本来就承担着心灵导师的作用。

  佛教的唱经,基督教的唱诗,古代诗人的吟唱,都具有类似的催眠效果,这样的结果,让王旭很是欣喜,也做了一些其他的尝试。

  就比如,他让罗琦试过,自己改了一首摇滚让她唱,但结果却明显感觉到不行,所以具体其原理是怎么回事,王旭还没改明白。

  同样的,当惠特尼在他这里治疗的时候,她也忽悠着惠特尼演录制了一首特别版的《Iwillalwaysloveyou》,在经过很多次的尝试之后,他也从这首歌中感觉到了那种对精神的刺激。

  这三首歌曲都被送到帝都医学院进行各种临床试验,收集案例,进行标准的医疗科研流程。

  他们已经发现了一些东西,比如,这几首歌对于不同的人的治疗效果有所差异,混用比单独使用效果更好等等,但因为案例太少,缺少数据支撑,所以还无法形成论文。

  像汤药治疗能明显增强治疗效果,比如针灸的引入同样有增强效果的作用,阶段性疗法比连续治疗效果更好之类的更进一步的迹象让这些医生们可以说信心大增,前途光明。

  治疗案例本身在医学领域里就可以出论文,他们最近可没少在医学期刊上出论文,可以说收获满满。

  虽然所出的论文还未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但已经有一些国内外的医疗机构来信咨询了,特别是自从教育网开通之后,发来电子邮件表示关注的医学院明显增多。

  这一切都说明了,王旭的这个疗法,正在引起世界的关注,也许现在还没有那么大的影响,还只是个小苗苗。

  但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没准哪天,小苗苗就长成了参天大树呢。

  帝都医学院当年是从帝大分出去的,后来又被帝大给收回去了,那到时候,是不是王旭就是水木帝大双料教授?

  还是提醒水木是不是去截一下帝大的胡?身为一个水木人,好东西往自己家划拉,没毛病。

  这会儿的王旭就不是骂人家王院士往自家划拉项目的时候了,谁还没个亲疏远近呢。

  ——

  (不知道还有没有,提前说声明天见)

  请收藏本站:https://www.shenyesw.com。深夜书屋手机版:https://m.shenyesw.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