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琳,一个读作大将军写作社会人的江湖大佬(上)_北朝求生实录
深夜书屋 > 北朝求生实录 > 王琳,一个读作大将军写作社会人的江湖大佬(上)
字体:      护眼 关灯

王琳,一个读作大将军写作社会人的江湖大佬(上)

  王琳,一个读作大将军写作社会人的江湖大佬(上)

  王琳,在现代是一个女气颇重的名字(作者君有同学就叫王琳,女生)。但本文中说的王琳,却是南梁末年的名将,地地道道的伟丈夫(大丈夫都不足以形容其气度)。

  南北朝末年,名臣猛将如同秋收的稻田一样,一茬一茬的扎堆,数都数不过来。

  就说跟王琳同一时期的名将,有果敢生猛,能人所不能的南陈开国之君陈霸先;有骑射俱佳,审时度势,宰辅气度的北齐平原郡王段韶;有料敌先机,每言必中的北周门神韦孝宽,他们都是其中翘楚。

  与这些人相比,王琳或许打仗的本事不如,但其独特的气质,与众不同的风采和事迹,却如同一颗闪亮的巨星,名留青史。

  王琳(526年-573年),字子珩。会稽郡山阴县(今浙江绍兴)人。南北朝时期梁朝、北齐名将。

  王琳出身兵家,为南梁湘东王国常侍王显嗣之子。

  王琳身材高大,体态容貌闲静文雅,站起来头发能垂到地下,喜怒不形于色。

  虽然兵家出身也就读了点书没什么学问,但他反应敏捷,记忆力强。

  起初他的部下有数千人,王琳都能叫出他们每个人的姓名。能做到这点的将领,历史上寥寥无几。

  王琳做事公允无私,对兄弟们赏罚分明,轻钱爱才,麾下士兵对他一片忠心。

  与其说他领导的是军队,倒不如说很像是个凝聚力强大的某种社团。

  王琳因其姐妹(据我猜测,很可能是姐姐)受到萧绎(即梁元帝)的宠爱,王琳不到二十岁便能跟随在萧绎左右,他从小好武,于是就担任武官。

  说白了,也就是亲卫队长。

  需要解释下,何为“兵家”呢?这里的兵家绝不是兵法大家的意思,而是南梁的一种户籍制度,说白了就是军户。

  生是军队的人,死是军队的鬼,只要梁国还在,永世不得超生。

  侯景之乱的时候梁军战斗力不堪一击,这种兵户制度“功不可没”,限于篇幅就不在这里介绍了。

  顺便提一句,假如有人穿越到南梁末年,想北伐一统天下的话,那是要玩土地XX才有机会的。

  南朝腐朽而不知变革,内部矛盾重重,如同冢中枯骨。如果不开刘秀那样的金手指,别说一统天下,就是统一南朝都是难如登天。

  扯远了,继续说王琳。

  俗话说时势造英雄,如果没有侯景之乱的爆发,那么王琳也就是当时是东湘王萧绎的亲卫队长而已。

  但是,侯景来了,把牛逼哄哄的梁武帝萧衍拉下马,江南大乱,王琳建功立业的机会也来了。

  太清二年(548年),侯景之乱爆发,萧绎派时任全威将军的王琳进奉一万石米到都城建邺,赶到姑孰时,建邺已被攻陷,王琳便把米沉在江心,轻舟返回荆州。

  请注意,运米是在长江上船运,一万石听起来很多,其实不过是装几个大船而已。推测此时王琳手里并无多少兵马。

  将米沉江心,杜绝被侯景的军队打劫,此举足以见得王琳行事当机立断,颇有大将之风。不过并没有怎么受萧绎的重用。

  后来,王琳逐渐升任岳阳内史,因功封建宁县侯。

  大宝元年(550年),萧绎改称宜都为宜州,任命王琳为宜州刺史。

  大宝二年(551年),侯景派他的部将宋子仙占据郢州,湘东王萧绎任命王僧辩为大都督,王琳与巴州刺史淳于量、定州刺史杜龛、郴州刺史裴之横等都受其指挥,向东进攻侯景。

  四月,侯景率军包围王僧辩与王琳所在的巴陵城,并派王琳的兄长王珣到城下,企图让王珣劝降王琳。

  王琳高声对王珣喊道:“兄长奉命讨伐贼人,不能以身殉难,竟然不知内疚,反而要来诱我投降!”说着拿过弓箭就射,王珣惭愧地退回。

  这段证明了几件事。

  第一,王琳曾经在王僧辩手下当差,受其节制,也有几分香火情。

  第二,王琳箭术应该还可以,至少是时常使用弓箭,由此可见,他绝非诸葛亮一般不能上阵对敌的儒将。

  第三,王琳行事硬气,非常有气节。

  承圣元年(552年)三月,王琳又跟随王僧辩围攻侯景,当时王僧辩向招提寺北面进军,侯景率军排列在西州的西边严阵以待。

  陈霸先命众将分别到几个地方布置部队。侯景冲击将军王僧志(王僧辩兄弟)的战阵,王僧志有意稍稍退却,陈霸先派将军徐度率弓箭手二千人横截侯景军的后路,侯景军因而惊慌退走。

  侯景军退却时,王琳与陈霸先、杜龛等率铁骑迅速追击,王僧辩指挥大军跟进,侯景军败逃,缩入营栅固守。

  这一战是侯景之乱的标志性事件,从此以后,这位自封“宇宙大将军”的魔王,再也得瑟不起来了。

  此战王琳的表现异常神勇,可谓是赵子龙附体,引起了很多大佬的注意。

  同年,侯景之乱平定,王琳官拜湘州刺史。

  可谓是彻底混出了头。

  可惜,福无双至,祸不单行。成于兄弟,败于兄弟的王琳,马上就栽了个大跟头。

  平日里,王琳果敢强劲超越常人,又能折节下士,所得到的赏赐不据为己有,全都赏赐给手下。

  他起家的一大帮兄弟都是江淮一带的盗匪,流民,渔民,或者搞漕运在水上为生的,异常悍勇讲义气,每战必先,锐不可当。

  王琳在平定侯景之乱中军功与杜龛并称第一,可谓是风头一时无两。

  这时候,王琳军队里的劣势开始爆发了。

  这些穷怕了的盗匪,你跟他们讲什么仁义道德,约束军纪是没用的。打仗往前冲,战利品没你份,这样的队伍会散的。

  建康城没有城墙,王琳手下那些人打败侯景,进入建康后,撒欢的疯狂抢劫。

  王琳作为带头大哥,总不能说不让兄弟们捞一笔吧?于是便睁只眼闭只眼。

  但他手下那些人实在是太过分,居然连居民身上的衣服都要扒走,这就很过分了,毕竟侯景也没做到这一步吧?你是所谓的“义军”,难道连侯景都不如?

  上司王僧辩无法禁止,怕王琳作乱,于是打小报告到萧绎那里,请求诛杀王琳。

  王琳是你的侍卫长出身,你自己清理门户吧!

  于是萧绎招王琳回来江陵问罪。

  王琳是忠臣,但却不是愚忠。他也疑心招祸,于是令他的长史陆纳带领他的军队到湘州,而自己则是独自到江陵觐见萧绎谢罪,并说明情况。

  从这点看,王琳做人很有原则,不当逆臣,但是也不会随便把脑袋交出去,哪怕是给主公。

  临行前,王琳对陆纳等人说:“我要是回不来,你们怎么办?”

  众人都回答说:“愿与您同死。”

  众人挥泪而别。

  到了江陵后,萧绎把他交给有关官员问罪,并杀了王琳的副将殷晏,而且派廷尉卿黄罗汉(太监身份)、太府卿张载到王琳军中宣布处置王琳的诏令。

  陆纳等人和兵士们对使者大哭,不肯接受诏令,然后扣押黄罗汉并当着这位太监的面,当场虐杀被荆州人痛恨的张载。

  至于怎么虐杀的,此处在史书里居然有详细描写,十分重口。

  然后陆纳等人带着王琳麾下的军队,直接造反了!

  反就反,也不是什么大事,但陆纳等人为什么要当着太监的面虐杀张载呢?

  其实这一套非常有黑涩会气息,而非军队做派。他们就是杀给萧绎看的。

  你不放王琳,我们能虐杀张载,就敢把你也搞了!

  这种事情在历朝历代中是绝对不多见的。

  萧绎听到太监回报,十分震怒!王琳手下根本不把他当回事,只认王琳一人,这如何使得?

  于是他派手下头号马仔王僧辩去讨伐陆纳,陆纳等人不敌,只得败逃长沙,紧闭城门当起了乌龟。一时间王僧辩也奈何不得。

  当时湘州没有完全平定,萧绎的死对头武陵王萧纪军势颇盛,江陵上下惶恐不安,人人都另有打算。在这种情况下,斩首自己府里出来的“嫡系”王琳是不是合算,萧绎也有些犹豫。

  王琳当时没有孤身去江陵,暗示手下人“伺机而动”,果然是起了几分作用。不然他此刻就已经人头落地了。

  再加上陆纳上书申述王琳无罪,说洗劫建康根本不是王琳下令的(也确实不是),请求将其官复原职。

  他自己愿意贬为奴婢,解除一切军职。

  在这种形势下,萧绎把王琳用铁链锁起来押送到王僧辩军中,让王琳去劝说陆纳归顺。

  当时陆纳正跟王僧辩在长沙城激战,见到王琳被押到,王僧辩把王琳送到楼车顶上让陆纳看。

  震惊史书,旷古烁今的一幕出现了。

  陆纳等人在长沙的城头见到王琳,都直接扔下兵器下拜,全军痛哭,大喊道说:“请求放王郎入城我们就出城投降。”

  王僧辩半信半疑,最后拒绝了陆纳,又把王琳送回江陵。

  当时镇守峡口的陆法和不断向萧绎求救,萧绎想调用王僧辩的军队去救援,又怕陆纳所部搞什么幺蛾子,便再次将王琳遣回,允许他到陆纳占据的城中去劝降。

  王僧辩便把王琳放进城内,陆纳等人痛哭流涕,便直接投降了。

  湘州平定后,朝廷恢复了王琳的官职,命其率军支援峡口,以抵御武陵王萧纪。不久后,萧纪兵败被杀,王琳获授衡州刺史。

  一个人的江湖地位可以到王琳这样的程度,他的部下将其视为带头大哥,一条心生死不弃,也算是南北朝这个乱世的一桩奇闻了。

  你以为王琳的故事结束了么?

  其实他的传说才刚刚开始。

  (未完待续)

  人物剖析的第二篇,当然,只是上半部。看完后就会知道,高伯逸跟王琳的关系,为什么很特别,一个无利不早起的人,为什么对王琳屡屡让步。

  说实话,这书能给我带来的收入,和我上班的收入比起来真的微不足道。大家喜欢看就乐呵一下,不喜欢就算了,对你我来说真不是个多大的事,没必要在书评里面恶语相向或者讥讽。

  请收藏本站:https://www.shenyesw.com。深夜书屋手机版:https://m.shenyesw.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