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或以公瑾督三营_三国之问鼎天下
深夜书屋 > 三国之问鼎天下 > 第一百二十五章 或以公瑾督三营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一百二十五章 或以公瑾督三营

  

  与周瑜率部出巢湖南归的消息一同传来的,还有曹‘操’率兵破袁绍,袁军伤亡甚众被迫北渡黄河的消息。[更新快,网站页面清爽,广告少,,最喜欢这种网站了,一定要好评]-..-

  详细的情况尚未报来,但刘琮总算放下一桩心事。袁绍虽败,根基未失,曹‘操’虽胜,却也只能徐徐图之。对于刘琮来说,这是他所希望看到的最好的局面。不过这样的局面最多也只有两年,两年后若是不出意外,袁绍病死,内部分裂,从此之后袁氏集团分崩离析,陷入内战和被曹‘操’各个击破的窘境,并最终成为曹‘操’统一北方的踏脚石。

  倘若袁绍不死,未尝不能稳定河北与曹‘操’划黄河而治,甚至可以坐观曹‘操’与自己相斗,从而收渔翁之利。历史上的官渡之战后,曹‘操’也用了七八年之久,才彻底消灭袁氏残余势力。这也是为何刘琮不希望袁军在官渡战胜曹‘操’,从而南下攻取许昌的原因。若真是如此,则袁绍得天子以令诸侯,挟大胜曹‘操’之威觊觎荆、扬,自己应付起来也就相当吃力了。

  事实上官渡之战之前,袁绍占据主动,曹‘操’则是被动应战,而输了官渡之战对于袁绍来说,其实只是失去了战略上的优势和主动罢了。对于其实力而言,损失是有,但还没有到‘精’锐尽失的地步。否则他也不可能在回师以后,镇压了内部的叛‘乱’。所以两年后袁绍的死,其实是个巨大的分水岭。

  不过即便袁绍不死,也无非是与曹‘操’多抗一段时间,注定还是要失败的。盖因两者政治及军事制度之不同,打到最后,必然是更利于战争的制度获胜。

  在这方面,刘琮和曹‘操’一样,都是集权制度,治国如治军。而袁绍却是分权制度,治军如治国,力量分散,令出多‘门’,焉能不败?

  曹军上下,无论是曹‘操’之兄弟,子侄,大将,谋士皆唯曹‘操’马首是瞻。就算是官渡最危急的时刻,众将纷纷投书袁绍,曹军依然能够保持与对方对峙的战力和决心,这也是曹‘操’实行法家集权制度的最大功效。

  曹‘操’的思想就是一切向利益看齐,他的一切行为都是趋利的,只要是对自己有利,他几乎不怎么在乎别人的眼光。txt全集下载75txt.因为他要开疆拓土,他对自己的定位是个将军。至少目前而言,他的想法应当是这样。

  同样,刘琮也是如此,弃唾手可得的许都于不顾,集中荆州之兵力,趁孙策遇刺身亡,举兵东进。非但“伐丧”,其本身就在丧中,然而在他的强力推动下,即便有不和谐的声音,也完全不能影响到他既定战略的实施。在战争中,刘琮也无所不用其极,煽动内‘乱’、散播流言,离间君臣一直到后来虎林一把大火,烧得孙权数万大军尸骨无存……

  反观袁绍,文官独大,武将权寡,手下朋党众多,以地域而分,以效忠的公子而分,每个势力都有自己的地盘,自己的军队,自己的利益,自己的考虑,同时臣子对于袁绍的尊重程度也远远比不过说一不二的曹‘操’。

  因为袁绍实施的是儒家仁礼分权制度,沮授与郭图等人相争,田丰死谏,谋士文臣意见相左那是家常便饭,客将如吕布等来了又去,对手如曹‘操’、孙策皆以口头臣服为止。这一切的行为都是向礼的,我制定规则,你们只要服从规则就好,当然这也有客观条件的限制,但从他的行为之中能够看出来袁绍在试图建立秩序。因为他要一统江山,他对自己的定位是个国君。

  何其愚蠢也!实际上袁绍的许多行为又都是互相矛盾的,其中最大的矛盾之处就是征讨曹‘操’,这实际上是对于他所建立的秩序最大的破坏。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他所选择的道路并不适合当下的情况。如今天下纷争,此乃‘乱’世,正是‘混’‘乱’之际,袁绍还未一统天下,又凭什么提前建立秩序,因为他认为自己已经占据绝对优势,拿下诸侯仅仅是时间问题了。所以才将创业初期的集权军制逐渐转型为围绕他几个儿子的分权国制。

  有这个大反面教材在,刘琮自然更坚定了集权之心。当然他也有自己必须面对的问题,那就是如何平衡保守的江东世家与锐意进取的荆州集团之间的实力。如果再加上以周瑜为首的南渡北士集团,可以说刘琮所面临的内部问题一点也不小。

  刘琮看的很清楚,如今这个‘乱’世,已经彻底变成了军阀割据,统治一方彼此征伐的‘混’‘乱’局势。割据战争,争的是什么呢?争地盘,争人口,争人才,争民心。

  如今地盘已跨有荆、扬,几乎占据了南方半壁江山,人口虽然还是没有袁绍统治下的四州众多,但也不容小觑。至于人才,现在刘琮麾下可谓人才济济,比起任何一方都不遑多让,甚至还有过之而无不及。

  那么民心呢?就刘琮所推行的政策而言,对普通百姓既不会勒‘逼’过甚,也不是那种固泽而渔,有今天没明天的疯狂压榨。在政治上宽严相济,才能够最大限度的获取百姓的支持。

  之所以有这样的底气,是因为江东地区相对温暖‘潮’湿的自然环境和地广人稀的人文环境所造成。清理户籍正是为了保护普通百姓不至于受世家大族的过度盘剥压榨。比如历史上就连陆逊,也就是现在的陆议都曾指民为盗,然后行收编部曲之实。否则江东哪儿有那么多盗贼?适于耕种,土地又多,只要肯出力气就不愁饿死人,对于江东土著也好,南渡流民也罢,都能够很快从战争创伤中走出,恢复家园,或是建造家园。

  而世家大族固有的匿户在刘琮的默许下,得以保留,但佃户就是佃户,部曲‘私’兵却是要解散的。哪怕你暗中‘私’蓄,只要不被人告发或主动跳出来谋反,刘琮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是!这样的部曲你留之何益?剿灭叛‘乱’没你,开疆拓土没有你,粮秣军械更是和你没关系,平白养着这多么不事生产,只会打仗的壮汉难道就是为了‘操’演好玩?

  手中无兵,自然腰杆就硬不起来,对于刘琮而言,江东世家大族可以占据高官显爵,但是对不起,军队都在我刘某人手中,不要‘逼’我举起屠刀哦。而世家大族若是想通过控制官吏,阳奉‘阴’违甚至暗中阻挠新政的推行,刘琮也自有相应的手段来分化瓦解,断然不会让他们随心所‘欲’。其实只要不过分损害他们的利益,他们又怎么会与刘琮做对?

  至于以周瑜为首的南渡北士集团,刘琮也早已想过对于他们的安排。无论是周瑜还是鲁肃,以及韩当、黄盖、凌‘操’等将校,都是难得的人才,若是放着这样的人才不用,简直就是暴殄天物,攻取江东的意义也就大打折扣。不过怎么用,也是一个很考验刘琮‘胸’怀、策略的问题。

  这方面刘琮就必须依靠贾诩了。对于人‘性’的把握,毒士若说自己是这个时代第二,那恐怕无人敢说第一了。如今贾诩在荆州集团中,地位越发超然,但却更为谨慎,除了公务上的往来之外,与掌握特卫营的吴宽、军中大将黄忠、魏延、赵云以及王粲、庞统等人都无‘私’‘交’。

  对于刘琮的担忧,贾诩并不觉得是杞人忧天,到他这把年纪,又经历过太多事情,对于人心和人‘性’早已看得通透。就说周瑜,当初孙策身死,孙权继任之时,他为何要从驻地领兵奔丧?是防备孙权对其不利?还是对孙策之死有所怀疑?若非防备孙权,那么又是防备谁呢?答案呼之‘欲’出:江东世家大族。

  再看其与孙权之间的种种,也并非君臣相得,更谈不上生死相托,有猜忌有提放,就是没有同心协力,共拒外敌的默契。可以说孙权之败,周瑜至少也是有责任的。他们之间的关系绝不是区区流言就离间恶化的,俗话还说呢,苍蝇不叮没缝的蛋……

  结合周瑜的出身,对于他的野心其实也不难揣摩。这样一个英姿勃发的世之俊杰,岂能没有相应的雄心壮志?

  在刘琮的构想之中,江东就由世家大族来治理,只要能贯彻新政,随他们折腾便是。而周瑜等南渡北士,是要用来攻略徐州,开疆拓土的。其实也就是鲁肃所言,遣大将北渡徐州,东西并进中的西路军。

  “周公瑾率军南归之后,琮打算让其都督江东三营,不知先生以为如何?”刘琮和贾诩漫步于院中小径,虽然初‘春’时分院内草木未绿,并没有几分景致可赏,但两人的心思都不在于此,是以踩着鹅卵石铺就的曲折小径,缓步而行。

  贾诩闻言愣怔了一下,江东三营初设,眼下看着规模还不大,但可以想见,以后必将成为一支实力强大的军队。把这支军队‘交’给周瑜,能放心吗?

  不过他很快便想起来荆州军制中的宣政郎之职,于是点头道:“以公瑾之才,确实当得。不过……”

  贾诩看了眼刘琮,有些迟疑。

  “先生有何疑虑,但讲无妨。”刘琮笑着说道。若非有十足的把握,他是断然不会将这样重要的职务‘交’给周瑜的。所以刘琮很好奇,贾诩在担心什么?

  看完记得:方便下次看,或者。

  请收藏本站:https://www.shenyesw.com。深夜书屋手机版:https://m.shenyesw.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